厭氧池與好氧池的調試方法與步驟
發布時間:
2025-01-10
厭氧池與好氧池的調試方法與步驟
在污水處理過程中,厭氧池與好氧池的調試是確保整個處理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。調試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后續處理的效果以及出水水質是否達標。本文將詳細介紹厭氧池與好氧池的調試方法與步驟,以期為實際操作提供指導。
一、厭氧池的調試方法與步驟
厭氧調試是污水處理中的關鍵環節,其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后續處理的效果。調試過程中需要注意多個因素的影響,包括接種污泥的選擇、廢水的水質特征、有機質負荷和有毒污染物負荷、環境條件以及填料種類等。
首先,接種污泥的選擇至關重要。應盡量選用含甲烷菌多的污泥,如城市廢水處理廠厭氧消化污泥等。同時,厭氧池的pH值、溫度和堿度等也需要嚴格控制,以確保產甲烷菌能夠正常生存和活動。調試步驟具體如下:
1. 將接種污泥投入厭氧池后,用稀釋的廢水浸泡2天,并調節厭氧池內pH值約在7.0~7.5之間,以確保調試的順利進行。
2. 向厭氧池中注入約占其容量1/3的生產廢水,隨后補充生活廢水至設計滿負荷。在調試初期,應采用較低的負荷率,通常約為正常運行負荷的1/6至1/4,或具體控制在0.1至0.3kgCOD/(m3·d)的范圍內。
3. 按照約1/4的設計處理量連續進水至厭氧池。由于厭氧池在設計時未配備回流泵,因此在調試階段,需安裝臨時回流泵,將厭氧池的出水回流,以增加池內的生物菌數量,防止污泥大量流失。回流比建議設置為約1:4。
4. 密切關注厭氧池內的溫度變化,確保升溫速度適中。當厭氧池出水的pH值降至6.5以下時,應增加進水中的堿量,并定期對pH值進行檢測。
5. 經過2至3周的穩定運行后,可逐步提高厭氧池的容積負荷。每次提高約0.3kgCOD/(m3·d),并確保穩定運行2周左右。在此期間,需仔細觀察厭氧池的出水情況,并根據pH值的變化調整堿量。若出現異常情況,應采取降低負荷或暫停進水的措施,待穩定后再逐步提高負荷。
6. 當出水水質效果良好且穩定時,可逐漸增加從厭氧池到生物鐵微電解池的水量,最終實現厭氧池出水全部流入生物接觸氧化池。
7. 當厭氧池的進水濃度提高至與原水濃度相當時,應經過10天的穩定觀察后再直接進水。若一切正常,可逐步停用回流泵。
8. 成熟的污泥通常呈深灰到黑色,帶有焦油氣味,且無硫化氫臭味。其pH值維持在7.0至7.5之間,易于脫水和干化。當進水量達到設計要求、處理效率較高且產氣量大、甲烷成分高時,可認為厭氧調試已基本結束。
二、好氧池的調試方法與步驟
好氧生化處理的調試同樣需要細致的操作步驟和嚴格的監控。具體步驟如下:
1. 將從外運來的活性污泥投入生物接觸氧化池,污泥量為池容的0.01~0.05。
2. 將預曝氣調節池廢水泵入生物接觸氧化池1/5~1/3池容,再加滿自來水,控制此時生化池水中的pH值為7或稍大于7,由于此時池內污染物濃度較高,不必加入營養物和碳源。
3. 啟動羅茨鼓風機,悶曝(不進水連續曝氣)8小時后,停止曝氣靜置沉淀0.5小時,再繼續悶曝,以后曝氣每隔8小時可停止曝氣靜置沉淀0.5小時然后繼續曝氣。
4. 悶曝氣1天后,可從調節池少量補充廢水。
5. 在曝氣過程中要控制生化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~4mg/l之間,并需測試污泥沉降比,若該值逐漸減少,說明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。
6. 每天加入適量的微量元素、更換約1/3池容的廢水,經過數日悶曝氣、靜置沉淀、補充廢水之后,可以按設計流量的1/3~1/2連續進水。
7. 馴化與培菌同時進行,掛膜速度很快,一般一周后在填料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有很薄的一層膜。
8. 若微生物膜增殖正常,約7天后,生物接觸氧化池出水一部分可流入沉淀池,一部分仍然回流至調節池。即可連續進水、回流。
9. 大約20天后,填料上將掛上一層橙黑色生物膜,可按設計水量進水。
10. 在此情況下能穩定運行1個月左右,這時掛膜基本完成,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。此時應密切注意監測水質變化情況,避免負荷突變對生化池造成沖擊。
11. 隨著時間的延長,生物膜開始新陳代謝,老膜開始剝落,出水中出現懸浮物,標志著掛膜階段結束,可進入正常運行。
通過以上詳細的調試方法與步驟,可以確保厭氧池與好氧池的穩定運行,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與出水水質。在實際操作中,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,確保調試工作的順利進行。
下一條
實時新聞
2025-04-03
2025-04-03
2025-03-28
2025-03-28
2025-03-21

安徽寶綠光電工程有限公司
聯 系 人: 王經理
咨詢熱線:139 5605 0105
固定電話:0551-64535800
售后服務:139 5605 0105
郵 箱: 285965278@qq.com
地 址: 合肥市新城經濟開發區金陽路33號

掃描訪問手機版